v 近视知识
l 什么叫近视眼?
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这种眼在休息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象,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
l 怎么形成的?
Ø 内因
(1)遗传因素近视眼已被公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度数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2)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6岁后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度。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迅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度,可到2000~2500或3000度。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生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
Ø 外因
即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糜烂剂后,视力可能改善或完全恢复。因此,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
l 临床表现
Ø 视力
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说,300度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会超过0.1;200度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
Ø 视力疲劳
特别在低度者常见,但不如远视眼者明显。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Ø 眼位
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Ø 眼球
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在极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Ø 眼底
低度近视眼眼底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因眼轴的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
(1)豹纹状眼底视网膜的血管离开视盘后即变细变直,同时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伸长,可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营养,以致浅层色素消失,而使脉络膜血管外露,形成似豹纹状的眼底。
(2)近视弧形斑视盘周围的脉络膜在巩膜伸张力量的牵引下,从乳头颞侧脱开,使其后面的巩膜暴露,形成白色的弧形斑。如眼球后极部继续扩展延伸,则脉络膜的脱开逐步由乳头颞侧伸展至视盘四周,终于形成环状斑,此斑内可见不规则的色素和硬化的脉络膜血管。
(3)黄斑部可发生形成不规则的、单独或融合的白色萎缩斑,有时可见出血。此外,在黄斑部附近偶见有变性病灶,表现为一个黑色环状区,较视盘略小,边界清楚,边缘可看到小的圆形出血,称为Foster-Fuchs斑。
(4)巩膜后葡萄肿眼球后部的伸张,若局限于一小部分时,从切片中可以看到一个尖锐的突起,称为巩膜后葡萄肿。这种萎缩性病灶如发生在黄斑处,可合并中心视力的障碍。
(5)锯齿缘部囊样变性视网膜的边缘便是锯齿缘。是由多层的视网膜与单层睫状体非色素上皮交汇而形成。表明在平坦部与视网膜之间连接处有网膜残缺现象及囊性变。
l 近视眼发展进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视力健康是一种心态,懂点视力保健,将会受益终身。近视是由于眼轴的变化而引起的,一旦近视,就可能踏上近视不归路,对于广大家长而言,防止小孩近视的最佳办法就是不让小孩踏上近视不归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已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惊人数字,这不仅直接影响小孩未来的发展,甚至关系到未来国家的发展,而且令人心痛的是,原本99%的小孩如果从小养成了良好的用眼习惯是不会发生近视的,现实却很讽刺。因此对于广大家长和整个社会而言,保护小孩视力健康的方法就是别让小孩踏上近视不归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视的发生主要在于5个阶段,而且出现高度近视引发并发症,导致眼压增高眼睛胀痛、眼轴显著变长,使得青光眼和白内障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严重者甚至视网膜出现裂纹或脱落。
Ø 3-6岁视力发育受阻
3-6岁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阶段,但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也爱玩父母手机,这些会导致孩子视力发育受阻
Ø 6-9岁视力开始模糊(0.6-1.0)
孩子一般在9岁左右视力会发育完全达到2.0,可是现在的孩子视力还没发育完就开始减退,一些孩子在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近视了,但近视初期孩子一般不会跟家人讲,多数怕爸妈责备,因为孩子都知道是看电视玩手机造成的。
Ø 9-12岁视力变糟糕(0.2-0.5)
看黑板会很吃力,看电视会往前窜,但看书在40厘米左右不成问题,不过这个时候孩子很喜欢很近距离看书,大多数孩子也会在这个阶段告诉家长眼睛出问题了,因为再不说就看不清了,于是去医院散瞳验光配镜,这个时候大多度数在200左右,眼轴开始变长。
Ø 初中阶段视力持续恶化(0.1-0.2)
裸眼视力已经非常糟糕,应该换第二幅或第三幅眼镜了,大多数孩子眼镜度数300-500,不戴眼镜严重影响生活,眼轴继续变长,眼睛开始有凸出来的迹象。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容易恶意用眼,女孩子喜欢上小说,男孩子喜欢上游戏,学习负担也开始逐年加重,眼睛自然是最受罪的了。
Ø 高中阶段视力雪上加霜(低于0.1)
高中是学生时代最艰苦的岁月,课程增多,学业负担越来越重,没有有效的保护办法,视力将继续变坏,很多孩子视力开始突破500度,800度,甚至1000度,裸眼视力低于0.1就有点半盲的味道了。
大多数孩子的近视都是用眼习惯不好近距离用眼过多导致的,换句话说都是人为的。“保护孩子视力健康,首先要阻断近视形成的环境,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良好的用眼习惯。
家长要说话了,这习惯怎么改,孩子要玩手机我们说话都不听,这个是事实,但我相信当你了解了上面近视发展的过程和将来将要承受的痛苦之后您一定有办法的,戒掉孩子的手机、电脑、游戏瘾一定不会比戒掉鸦片难,也不会比男人戒烟难。
3-6岁的时候重点在于控制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
这个年龄的孩子是比较好引导的,可塑性强,大人说啥都会听,可怕的是我们大人有意让孩子去玩手机,比如大人要打麻将、谈事情就会把手机丢给孩子去耍,殊不知孩子很快上瘾,以后就不好办了。
6-10岁的时候关键要教会孩子科学的用眼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一旦在小学低年级养成了好的习惯,懂得爱眼护眼了,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都可以高枕无忧。
重要的事情重复一遍:保护孩子视力关键从小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用眼方法并养成好的用眼习惯!到了小学高年级后一是时间不够二是孩子开始有些叛逆了,再来改变习惯相对困难很多。小学低年级是保护孩子视力的关键期,但往往被家长和学校忽视!
l 儿童近视的7个常见问题问答
Q:孩子几岁开始应该定期检查视力?
A:先天无异常,可在孩子足3岁,接受第一次视力的全面检查,以确保视力发育正常、眼部无其他异常。如必要、医生会让你的孩子配戴眼镜或其他治疗来纠正视力发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除非医生有特殊建议,下一次的视力检查应在5-6岁时进行,后续根据孩子视力情况1-2年做1次视力检查。在做检查前尽量先教会小孩认视力表。
Q:视力检查=验光?
A:全面的视力检查是个复杂的医疗过程,验光只是其中一部分,它可以了解孩子的屈光状态,但在此之前还需要医生检查以排除眼部疾病,如裂隙灯检查排除先天性白内障、角膜异常、检查眼位判断有无斜视、眼球运动、集合功能如何、辨别主视眼及双眼视功能等。
Q:出现什么情况应尽快带孩子做视力检查?
A:当您发现孩子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时,就要考虑其是否患了近视,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孩子诉说看黑板、看电视不清楚;
●喜欢眯眼、频繁眨眼、爱揉眼睛;
●上学注意力不集中、看错人或东西,看东西喜欢走近看;
●常歪头看物、斜视、皱眉、拉扯眼角。
Q:近视了是不是一定要配眼镜?
A:青少年儿童发现视力减退后,应及时到专业的眼科医师验光师处做检查,确定近视情况。假性近视不需要配眼镜,通过平时的视力保健、滴用眼药水以及其它的有效治疗方法治愈。
如果检查确定为真性近视,应尽快配戴眼镜矫正视力,并长期配戴(300度以下的近视可只在上课或看电视等看远时戴镜)。
近视后不戴眼镜,不仅会给生活学习造成诸多不便,而且容易形成视疲劳,使近视加深。对于视觉发育未完善的小儿,长期看不清东西还可能抑制眼睛发育,形成弱视。
Q:戴眼镜是否会加深近视?
A:研究发现,近视者不戴眼镜近视加深的速度比常规戴眼镜的快,可能与不戴眼镜看不清,长期调节痉挛、视疲劳有关。如果孩子8岁以上,近视加深速度快,可以考虑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这是目前国际公认唯一能有效控制延缓近视加深的方法。
Q:如果孩子已近视,什么时候应该配眼镜?
A:一般来说,近视、散光和远视度数分别大于或等于50度、100度和150度时,应该积极考虑配眼镜,但如果儿童有弱视或者斜视则即使度数轻微,也应该配戴眼镜。
Q:父母近视,孩子也会近视吗?
A:目前近视的成因并不完全清楚,近视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如环境、个人习惯等,目前认为父母近视,孩子患近视的风险会高于父母没有近视的孩子。
不能说父母近视,孩子一定近视,或者父母不近视,孩子也不会近视。但不管父母有没有近视,都应该做好近视预防,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视觉发育环境,控制视近负荷,尤其是近距离电子产品的使用。
l 防治孩子近视6个科学用眼方法
预防孩子近视,应该从日常用眼习惯做起,教孩子学会6个科学用眼的方法,可有效预防近视。
1)读书写字注意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2)走路、乘车、躺着或趴着不要看书;
3)勿长时间近距离读写、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
4)勿在光线太强或太弱时读写;
5)用眼时间不要过长,每隔40分钟休息10分钟;
6)劳逸结合,开展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
l 孩子近视8种预兆
Ø 眯眼看东西:当你发现孩子看书、看电视经常眯着眼睛时,应该考虑他可能患了早期近视。这是因为眯眼时眼睑可以遮挡部分瞳孔,这样就能减少光线的散射,从而可以暂时提高和改善视力。
Ø 看东西歪头:歪着头看物体可以减少散射光线对视力的影响,因此有的宝宝在近视早期会歪着头看东西。家长要注意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视力,并要纠正看物体的错误姿势,以免使其养成歪头的习惯。
Ø 频繁眨眼:但孩子看不清东西时,会频繁眨眼,因为频繁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近视,增加视力清晰度。
Ø 爱揉眼睛:当眼睛不适时我们会揉眼,以防看不清楚东西,但如果孩子经常揉眼睛则要警惕近视了。
Ø 斜视:当孩子一只眼睛视力下降快时,会开始主要用另一只正常的眼睛,有的有些近视的患儿也会合并有斜视。所以,孩子经常斜着眼睛看东西时也是近视的信号。
Ø 皱眉头:皱眉头是人试图改善视力的一种方法,但经常皱眉会使眼外肌压迫眼球,会反向刺激眼睛肌肉,加速近视形成。当你发现孩子经常皱眉时,要及时带其去医院检查视力。
Ø 拉扯眼角:一些宝宝在患近视后,常会用手向外侧拉扯自己的眼角,因为这样做可以出现同歪头、眯眼一样的效果。因此,孩子经常拉扯眼角也是近视的危险信号。
Ø 行为异常:如果孩子突然成绩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时抄字不整齐,或者变得脾气暴躁,甚至厌学;变得不喜欢和人打招呼,容易情绪急躁,和小朋友关系变得不融洽等,这些变化都可能是发生近视的警示。
v 近视危害
l 孩子近视究竟有哪些危害
作为父母,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近视预防观念,不要等到孩子视力下降了才去检查。另外要摒弃一些错误观念,如戴镜会使孩子近视的度数加深、假性近视不需要治疗、父母不近视孩子就不会近视等。如果孩子已经是真性近视而不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可能会使孩子的近视日趋严重。平时父母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如发现孩子看书时有重影、看近处久后再看远处时眼前会出现短时间的视物不清,并出现眼睛干涩、发痒、眼部胀痛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以确诊。
尽早预防治疗,远离并发症
专家分析称,尽管强调在两个视力发育高峰期进行近视治疗的重要性,却并不能因此而片面地以为只有在这两个时期才能获得理想矫正效果。对待近视治疗,还是要及早发现,及早矫正。如果患者迟迟未能开始近视治疗,一拖再拖,使近视程度不断加深,就有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
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以及黄斑变性都是近视治疗不及时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由于近年来因为近视治疗滞后而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报告增多,专家特别警示说,高度近视患者一定要避免头部遭受强烈撞击或震荡,尤其要防止眼睛受到外力损伤。
l 治疗近视的最佳年龄和原因
近视,并不像一些患者所认为的那样,只是使远视力下降。实际上,如果近视治疗不及时,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极大伤害。尤其是青少年近视,其视力尚未发育完全,更应紧紧把握住近视治疗的最佳时期。
从医学上讲,3-6岁儿童的正常视力是0.6-0.8,7-12岁是0.8-1.0,若7岁以上的儿童视力低于0.8,应警惕近视的形成。如果孩子是早期的假性近视是不需要配镜的,但要抓紧治疗,否则3-6个月内易变成真性近视,治疗方法主要有纠正不良用眼习惯,加强营养如多吃含铬、锌丰富的黄豆、杏仁、紫菜、海带、黄鱼等,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物理治疗。
把握孩子近视治疗最佳时期
通常,18岁之前,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较高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此时如果青少年患上了近视,又未能及时开展近视治疗,则近视度数会迅速攀升,甚至每年会增长1.00至2.00D。6岁左右是视力发育的高峰期。在此之前,幼儿的视力会像身高和体重一样快速发育。13岁左右是视力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视力修复和完善能力仍然比较强,更容易获得理想的近视治疗效果。
l 常见治疗方法的弊端和费用
调理方法 |
周期 |
接受度 |
缺点 |
费用 |
优点 |
效果 |
角膜塑形镜 |
不确定 |
偏低 |
干眼症、角膜炎、角膜曲率变形等 |
高 |
短期效果好 |
假性改善 |
激光手术 |
短 |
略高 |
风险高,后遗症不可控 |
高 |
见效快 |
效果长短不确定 |
眼功能训练 |
较长 |
低 |
单一训练无法达到理想,用时长,没精力做 |
低 |
安全 |
坚持有效 否则无效 |
配戴眼镜 |
一生 |
高 |
度数增长快,假性近视迅速转变成真性近视 |
中低 |
风险小 简单易接受 |
不降度数 假性改善 |
依和本草 |
短 |
高 |
做了就爱上的项目 |
中等 |
安全、高效、见效快、无副作用 |
效果持久不反弹 |
l 青少年眼病类别及形成原因,弱视、青光眼、散光
青少年眼病以屈光不正型近视、远视、散光为主,干眼症和弱视也是常见的眼病。导致这些常见病的原因有遗传、用眼不科学、饮食不均衡等。青少年眼病成因很多,总而言之是体质不强。体质不强具体表现在脏腑功能失调。有的家长认为是用眼过多或学习环境不佳所致,这固然是其客观原因,但只是看到了表面,不然为何在同等条件下,有的孩子怎么用眼也不会得眼病呢?现代科学认为,活动性光点直接损伤视力。电视光线忽强忽弱,孩子们为了看清画面,眼睛也要随之不断地快速调节,时间长了,眼疲劳自然会使调节功能失常,内伤脏腑,视力下降,造成眼病的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高达50%-60%。近视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同时也影响着高考生的择校和专业选择。青少年“眼力”堪忧,如何矫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国际上正在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儿童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减少、饮食不均衡及阅读照明不科学等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有很大的相关性。
弱视
儿童是逐渐发育成熟的,0-12岁是视力发育的敏感期,其中0-3岁称之为关键期,若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象与模糊物象之间发生竞争,就会导致弱视的发生。通常会有以下表现,弱视孩子通常怕光,见光就烦躁,单眼偶尔向内或外偏转,阅读时常看错行,或看书写字时会有相反或倒置的现象发生都有可能是弱视的征兆。
Ø 斜视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而轻微的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适,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会出现视力模糊、把两个不同的物像重叠在一起等症状。
Ø 散光
其实,散光与我们眼球的构造有关。如果人的眼球是完全的球体,那么从理论上说就不会有散光出现。但是人类的眼球并非完全的球体,因此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射入眼球的光线就会形成前后两个焦点,这就是散光。 眼睛表面各方向的屈光度不同,可造成散光,看物模糊。尽管两个物体离眼睛的距离相等,但在散光患儿眼里,仍是一个清楚,一个不清楚。散光可能在出生后就出现,但仍可随着年龄增长而得到改善。散光的孩子常有头痛、眼睛疲劳、斜视和阅读能力下降等现象,但是孩子一般不容易发现这些现象,妈妈们要多加注意。
Ø 远视
一般随着孩子眼睛的发育,这类症状一般会在孩子10岁之后渐渐消失。如有必要,可去眼科检查一下,了解造成远视的原因及问题严重的程度,但是如果是严重的远视,戴上医生指定配制的眼镜可矫正。如果还在在远视的同时还伴有其他症状,那么家长就要带孩子去医院看看了。
Ø 青光眼
青少年型青光眼是先天性青光眼的一种,又称发育性青光眼,发病均在30岁以前,多见于12—20岁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也是由于先天性前房角发育异常,阻碍房水循环所致,但一般无自觉症状,不易发现,多数双眼患病。
青少年青光眼可促进近视的发展,近视眼对青光眼的损害特别易感,互相影响,故多易误诊为近视眼,直至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才诊断出来,但已造成了视功能的永久损害,所以要特别警惕青少年型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的发病与遗传有关,3岁以后眼球壁组织弹性减弱,眼压增高通常不引起畏光流泪、角膜增大等表现。除眼压有较大的波动外,其表现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基本一致,两者的诊断和处理因为也基本相同,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时,可行小梁切开或小梁切除术。
官方微信
Copyright© by 2015-2018 Yih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辽宁易和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大道888号总部基地西六区23号楼
本网站部分信息来源网络,如涉及作品版权等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会给予更改或删除以保证您的权益。
邮箱: yihe1000@126.com
网站技术支持:姮月传媒